关注与视野

中国国电:加快转型升级,助力绿色发展
发布日期:2013-09-23 信息来源:国资委网站 访问次数: 字号:[ ]

  加快转型升级 助力绿色发展
  ——专访中国国电集团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成员陈飞虎


  当今世界,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对于我国而言,破解能源资源瓶颈制约难题,必须坚持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道路,推动绿色发展。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近年来,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国电集团)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扎实推进“以大力发展新能源引领企业转型,以建设创新型企业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建设一流综合性电力集团”的发展战略,产业布局和电源结构持续优化,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大幅提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近日,记者就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相关问题专访了国电集团董事、总经理、党组成员陈飞虎。
  记者: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国电集团清洁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总装机的22.9%。请问新能源开发在国电集团转型发展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陈飞虎:广义的新能源,既包括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天然气发电、页岩气等新型能源,又包括对传统能源进行技术变革所形成的新的能源利用方式。国电集团坚持以大力发展新能源引领企业转型,优化发展火电,积极发展水电,稳健发展风电,加快发展天然气发电和分布式能源,稳步推进太阳能发电、核电、海洋能、地热、生物质等其他新能源发展。到2013年6月底,公司清洁可再生能源装机2778万千瓦。
  国电集团从新能源发展中获益良多:一是优化了电源结构。截至2013年6月底,风电装机1548万千瓦,水电装机1169万千瓦,清洁可再生能源装机比重达到22.9%。目前公司新能源品类最全。二是提高了盈利能力。2009~2012年,公司风电、水电等累计营业收入546亿元,利润总额170亿元,分别占公司整体营业收入与利润总额的7.7%和56.7%。三是推动了科技创新。围绕发展新能源,公司积极研发新型超临界机组、大容量风机制造、太阳能电池组件、碳捕捉等关键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20余项,建成了产业链完整、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新能源创新集群。位于北京“未来科技城”的国电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历时三年刚刚建成入驻,引进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的新能源领域高层次人才11名,将进一步带动公司新能源前沿高端技术的研发、集成和应用。四是促进了节能减排。2012 年,公司可再生能源发电量632.8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6%。按火电有关指标折算,相当于节约煤炭2062.9万吨。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下一步,国电集团将把握发展机遇,继续大力发展新能源,有序推进高效清洁火电、优质风电、大型水电等重点项目,稳妥发展天然气发电、核电、光伏项目,巩固优势,弥补短板,切实做强做优主业。我们规划到2015年,清洁可再生能源装机比重达到30%,火电装机中6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占50%。到2020年,清洁可再生能源装机比重超过40%,火电装机中6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占比超过60%,能源结构全面优化,节能减排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记者:风电是国电集团的特色和品牌,装机容量世界第一,经济效益也保持领先地位。请问国电集团风电发展是如何做到“又好又快”发展的?
  陈飞虎:我国风电产业近来发展极为迅速,成为富有活力、最具前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国电集团是中国开发最早、规模最大的风电企业,已经形成风力发电、设备制造、技术服务等一套完整的产业链条,拥有一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能力突出的专业人才队伍。截至2013年6月底,国电集团风电总装机达1548万千瓦,去年完成发电量223亿千瓦时,占全国风电发电量的22%。
  为做优做强风电产业,我们主要从五个方面努力:第一,发挥既有优势,把风电作为电源结构调整的重要方面,赢得发展先机。所属龙源电力创造风电开发建设的“龙源速度”,2009年在香港H股成功上市,募集资金177亿元人民币,创下中国电力企业境外首次公开发行融资额最大、市盈率最高等多项第一。第二,打造风电全产业链。所属联合动力建成涵盖核心零部件制造、整机生产及专业运维服务的综合生产体系,2012年新增市场容量进入国内前两名。第三,构建风电技术支撑体系。积累形成风电十大技术服务支持系统,成立国家能源风电运营技术研发中心和风电设备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组建了国内首家风电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和唯一生产运营监控中心。第四,着力提高风电发展质量和效益。先后建成吉林通榆20万千瓦、包头巴音20万千瓦、江苏如东15万千瓦3个大型国家特许权项目,和甘肃瓜州30万千瓦国产化示范项目等一批风电精品工程。河北尚义15万千瓦项目获得我国首个风电项目鲁班奖。近年风电发电效益年均增长66.5%,2012年平均发电利用小时数超过2100小时,各项指标均优于行业平均水平。第五,开拓新兴蓝海市场,抢占竞争制高点。推进海上、低风速和高原风电开发,在江苏如东建成国内最大规模的海上(潮间带)风电场,在安徽来安建成国内首个低风速风电场,正在西藏那曲建设全世界海拔最高的风电场。推动风电“走出去”,加拿大10万千瓦风电项目即将于今年8月开工建设。
  记者:我国海上风电竞争激烈,风险也在凸显,请介绍一下国电集团海上风电建设情况。是如何在竞争中抢占先机的?
  陈飞虎:海上风电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也是风电产业发展的技术制高点。国电集团积极推进海上风电项目开发和建设,到2012年底,所属龙源电力在江苏如东投产23.2万千瓦潮间带风电场,占全国海上风电总装机38.96万千瓦近60%,福建南日岛40万千瓦项目获得国家能源局“路条”。还研制了国内第一艘海上风电施工专用船舶,积累了潮间带和浅海的施工安装经验。
  我国海上风能资源十分丰富,据初步评价,5~25米水深线以内近海区域、海平面以上50米高度可装机容量约2亿千瓦。国家规划2015年建成海上风电500万千瓦,实现这一任务,必须有政策、技术、设备、产业服务以及国际合作等各方面共同保障。我们将发挥自身优势,牢牢把握海上风电技术发展方向,重点解决装备、施工、运营维护等难题,以争取优质资源为重点,以建设大型海上风电基地为手段,加强资源、技术和人才储备,努力巩固扩大海上风电竞争优势。
  记者:近年来,中国新能源发展迅速,但风电、光伏产业发展仍面临不少问题,比如风电“弃风限电”、光伏遭遇“双反”等。这些难题您认为该如何破解?
  陈飞虎:近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迅猛发展,产业实力、装备制造水平显著提升,技术明显进步,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到2012年底,全国风电、光伏和生物质发电并网容量7497万千瓦,占全国各类电源比例6.5%。其中,风电装机6266万千瓦,年发电量1008亿千瓦时,占全国总发电量约2%;光伏发电650万千瓦,太阳能热利用规模稳居世界首位;生物质发电581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已经成为我国电力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总体看,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不少困难。一方面,我国新能源快速发展不过六七年,就过早出现了衰减迹象。2012年全国弃风限电约200亿千瓦时,相当于浪费了670万吨煤炭,直接损失近100亿元。目前国电集团风电弃风比例达到16%。另一方面,我国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技术和材料发展滞后,对外依赖程度较高。光伏等新能源产品遭遇了欧美“双反”的严重打击,目前出现生产经营困难。
  打造我国新能源产业“升级版”,需要各方坚定不移给予支持,需要企业付出巨大努力。十八大提出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建议进一步完善保障新能源发展的政策,加强科学规划和统筹协调,提高电网对新能源的接纳能力,加强核心技术及关键设备研发和产业化,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做优做强,提高新能源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记者:环境保护无疑是当前电力企业不可回避的一项重要工作。请您介绍一下国电集团是如何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
  陈飞虎:当前,环保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环保标准会越来越高,环保监管会越来越严,影响的领域会越来越广。作为中央能源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带头实施节能减排,是我们义不容辞的重大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国电集团秉承低碳发展、绿色发展的理念,通过转方式、调结构,依靠科技进步,细化企业管理,不断提升经济清洁生产水平。截至今年6月底,国电集团脱硫机组占燃煤机组的比例由“十一五”初的20.3%提高到96%;脱硝机组从无到有,已达43.8%;供电煤耗由361克/千瓦时下降到315.6克/千瓦时,比全国火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低10.4克/千瓦时。公司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荣获“十一五”中央企业节能减排优秀企业荣誉称号。
  我们主要做了四方面工作:一是健全完善环保三级管理体系,制定了全过程工作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深入开展星级发电企业创建活动,开展节能环保评价,实现管理提升减排。如累计对79家发电企业进行环保评价,北仑、津能、常州、东胜等电厂成为当地环保工作示范单位。二是坚持在发展中优化结构,增加高效清洁机组比例,实现结构优化减排。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高效火电机组和清洁可再生能源比重已达62.8%。三是优化运行方式、加强检修管理、加快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全面推进节能降耗,改善存量保证节能减排。“十一五”期间,在火电容量和发电量分别增长200%和143%的情况下,公司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了48%。四是积极推广应用脱硫脱硝除尘等先进成熟技术,提高企业环保水平,实现科技进步减排。国电科环自主研发的新型低氮燃烧技术、高效脱硫技术和电科院的静电除尘高频电源技术等,被广泛应用于脱硫脱硝除尘工程中。
  记者:电力行业节能减排形势日益严峻,国电集团在这方面主要还面临哪些困难?
  陈飞虎:“十二五”期间,需对6000万千瓦以上的机组进行脱硝技术改造,工作量大,工期长。所有改造工作需要在2014年7月1日前完成,与发电生产存在矛盾。此外,由于短时间集中大规模的脱硝改造,使得脱硝催化剂在短期供不应求,电力企业也难以根据烟气成分等科学选择催化剂,催化剂生产商短期内大起大落的生产供应形势也不可避免,对脱硝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较大影响。
  国电集团需投入资金500亿元以上实施环保技改,对资产负债率偏高的火电企业来讲,融资非常困难,清洁发展受到制约。
  据测算,加装烟气脱硝装置后,厂用电平均增加约0.2个百分点,再加上材料和人工成本,目前0.8分/千瓦时的脱硝电价难以弥补投资运营费用,特别是对供热电厂、执行特别排放限值的地区和燃用高硫煤的电厂,以及脱硝还原剂采用尿素的电厂,成本补偿缺口达到0.4~0.7分/千瓦时,投运脱硝系统将大幅增加企业运营成本。按年利用小时5000和最低脱硝成本测算,扣除目前补贴后,国电集团现有脱硝机组每年需要自身消化的运行成本高达6.1亿元;预计到2015年,每年增加的运行成本将达到18亿元。部分脱硫脱硝企业尤其是供热电厂,热价中也难以充分体现脱硫脱硝成本。
  从煤质上看,我国电煤平均灰份是欧、美、日、澳等国家地区燃煤的2~3倍,增加了除尘系统负荷,使得在同等的除尘技术条件和设备条件下,即使有同样除尘效率,烟尘排放浓度也高于这些国家;或者要使烟尘排放浓度相同,则需要更高的除尘效率。燃煤硫份逐年增加,不断加重已建成的脱硫装置的负担,个别电厂已经改造了三次,且随着洗选煤方面的力度越来越大,洗选后的劣质煤越来越多地用于电力行业,对现有脱硫装置的影响较大。由于电煤稳定性差,大部分电厂燃煤硫份、灰份、发热量波动大,严重影响发电效率和除尘、脱硫装置运行稳定性,更不利于低氮燃烧技术的发挥。在一些地区,电煤中无烟煤、贫煤占有较大比例,氮氧化物控制即便利用SCR系统,也难以达到排放标准要求。
  记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电集团将如何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陈飞虎:今年5月中旬,中央决定,国电集团设立董事会,并对主要领导进行了调整,国电集团全体干部员工坚决拥护中央决定,全力支持新班子工作。新的起点,新的征程。我们将团结带领广大干部员工,扎实工作、奋发有为,坚持好、维护好、发展好积累的成果。我们将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稳中求优”的总体要求,扎实做好“做强主业、转型升级,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强化管理、提高质量,优化资产、防范风险,加强党建、创建和谐”五篇文章,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开创建设一流综合性电力集团的新局面。
  做强主业、转型升级,就是要进一步明确公司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做强做优发电主业,加快相关产业转型,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稳健实施“走出去”战略。
  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就是要主动适应管理体制的重大变化,规范董事会制度建设,改革完善投资管理体制,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改革。比如投资管理体制上,我们将完善并严格执行投资决策程序,强化项目前期论证、基本建设和后评价的全过程管理,并对投资决策延伸考核。
  强化管理、提高质量,就是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环保工作,深入开展管理提升活动,严格计划管理,强化集中管理,持续推进管理创新,加强财务管理和资本运作,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不断提升盈利能力、市场化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我们将瞄准行业和区域先进,在全系统深入开展对标活动,各区域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优化资产、防范风险,就是要围绕主业整合重组内部资源,加快清理低效无效资产,切实防范财务风险,加快推进全面内控体系建设,真正实现轻装上阵,提高价值创造能力。我们着手推进业务整合和结构优化,理顺产权关系和管理链条,把资金、技术和人才集中到优势产业或子企业上,使主业更突出、管理更顺畅、优势更明显。
  加强党建、创建和谐,就是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大力实施惠民工程,进一步凝心聚力,保障公司事业长青。公司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已启动,我们将认真贯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着力整治“四风”问题,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推动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本文章摘自《中国电力企业管理》杂志。)